人民币收藏交易网
  •  燕赵收藏网 
  •  人民币收藏 
  • 人民币收藏商城
  • 人民币收藏资讯
  • 错版钱币收藏网
  • 错版钱币交易平台
  • 珍品错体币交易平台
  • 错版人民币收藏网
  •  
    钱币交易平台
     钱币商城   珍品钱币交易平台   自主错体币交易平台   珍品错体币交易平台   错版钱币交易平台

    我国古代银锭的收藏介绍

    现代钱币收藏网

       我国使用银子的历史悠久,从汉代就开始把银子铸造成银锭来使用,成为国家的主要货币形式,一直沿用到明清。至今银锭已经成为收藏爱好者追捧的对象,要想收藏到好的银锭,就需要对古代银锭有详细的了解,这样才不会上当受骗。

      就银锭的形状而言,古代银锭的造型丰富、古朴,汉唐时期大都是长条形,宋到明代的银锭为砝码形,其上下两端呈弧形,中间束腰,周沿略凸或平整,底部密布着蜂窝状的气孔。清代至民初的银锭造型变化较大,一种是俗称马蹄银的元宝,另一种是腰锭。清以后流通的银锭,还有方形、槽形、圆形、条形、盘形、马鞍形、馒头形等等。尽管银锭是当时全国性的流通货币,但各个朝代及各个地域的银锭,在造型上都有不同,极具浓厚的地方色彩。

      银锭没有面额,使用时习惯于依其本身的重量与成色,银锭大都是50两、25两、10两、5两、1两等,民间有大、中、小银锭之称。成色好的银子,锭面上有水波状的细丝纹路,称为纹银,纯度为93.5%,这是过去使用银两的标准成色。在市场交易时,如果低于纹银标准,就得补足银子,旧时称为补水。清道光以后,由于铸造技术上的进步,新铸银锭的成色普遍提高到98%左右,俗称足银或足纹银。此外碎银依然存在。由于各地均可自行熔铸宝银,以致宝银的种类和名称虽在全国大体一致,但成色与重量却非一律,各地使用不同成色名目的银两,相互之间的兑换也有一定的折算比率。鸦片战争后,外国洋银(银元)大量流入和自铸银元流行,并没有根本改变或取代银两制度的地位。直到1933年宣布废两改元后,银两才不再作为货币流通使用。

      还有一些银锭,其正面分别加盖地丁、盐课、岳厘、汉厘、任河厘局、白河县厘金局等字样,显然,这都是税银。地丁是田赋和丁银的合称,康熙五十五年四川、广东两地开始推行将丁银摊入地亩合并征收的办法。雍正七年,全国绝大部分省份,都先后推行这一制度而成为专一的地丁税,直至清末。地丁税以缴纳银两为主,兼收铜钱。盐税旧时称盐课,即以盐为征税对象,从量定额征税的一种税。说到厘金,则是咸丰三年清政府为筹措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军饷而开征的一种新税。厘金又叫厘捐、厘金税,因为所定的税率,大体按货物价格值百抽一,百分之一为一厘,故称厘金。由此可见,这一枚枚银锭留下了我国赋税制度一段段历史的印迹。

      初涉银锭的收藏爱好者,鉴定银锭的真伪相对瓷器、书画等较为简单,但同样需要有眼光。对每枚银锭都要仔细观察,一要留意锭面上的盖印有无问题,二要注意底部的气孔是否有新铸痕迹。因为银锭成型时,由于金属中气体逸出,在其底部及侧面会产生气孔,俗称蜂窝。蜂窝的大小和多少,蜂窝的深浅对银锭的美观和价值都没有影响,但却是鉴定银锭真伪及成色的重要依据。凡是蜂窝较深、孔内圆润光亮、神气足、有彩色光泽的,成色就好。反之,成色就低。如苍白刺眼或蜂窝中一片灰黑,则可能是低成色或赝品。

      以上是收藏银锭最基础的知识,要想在收藏过程中不上当受骗,还需要多看书、多实践,掌握扎实的知识才行。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人民币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