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收藏交易网
  •  燕赵收藏网 
  •  人民币收藏 
  • 人民币收藏商城
  • 人民币收藏资讯
  • 错版钱币收藏网
  • 错版钱币交易平台
  • 珍品错体币交易平台
  • 错版人民币收藏网
  •  
    钱币交易平台
     钱币商城   珍品钱币交易平台   自主错体币交易平台   珍品错体币交易平台   错版钱币交易平台

    开元通宝

    现代钱币收藏网

    2009-07-28
    开元通宝

      唐朝高祖李渊于公元618年五月,废黜隋帝,建元武德。从开国至武德四年,民间交易流通所用的货币为隋末的五铢,还有汉五铢等杂行于市。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于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七月开铸“开元通宝”(又称“开通元宝”),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旧唐书.高祖纪》有如下记载:“武德四年秋丁卯,废五铢,行开元通宝钱。”

      唐初的“开元通宝”由大书法家欧阳询题写,开元通宝钱直径八分约2.4厘米(唐代1分等于0.3厘米),重二铢四垒约4.1克,积十钱为一两(唐代1两等于41.3克),千钱重六斤四两。因为唐代一斤比西汉一斤重一倍多,故开元通宝比西汉五铢钱略重。开元通宝还以其大小轻重适中、名称形制合宜等,而对我国币制的革新有深远的影响。从此中国的币制正式脱离以重量为名的铢两体系而发展为通宝币制,它不仅是整个唐代的主要流通币,也成为唐以后历朝的铸币标准,沿袭近一千三百多年。

      初唐开元铸造精美,特点是面深背也深,内外边郭精整多为直边,钱面文字字口几乎近于垂直,钱背平坦光洁,犹如打蜡。因当时朝廷对开元通宝的钱文书法、铸造和后期的修穿修郭极为重视,所以在当时开元钱不仅有使用价值,而且还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关于开元之铸造方法,是硬质模型还是翻砂铸目前尚无可令人信服之定论。钱文书写也有多种不同写法,如通的“”头部有仰、俯之分;元有左挑“福姨簟元元”等多种版别。中唐开元背多有月纹(细的称之为指甲纹),亦有背星者即是钱背铸有一小凸起,谓之星。由于钱文书法和钱背星月纹饰的变化而产生了版别之划分。

      唐朝后期国力衰退,也体现在钱币之上。唐武宗李炎会昌五年 公元845年 废各地铜佛钟磐等作为币材铸钱,该钱铸工粗率,面背文字多晦漫。淮南节度使李绅在扬州于开元钱背加铸“昌”字以记年号;各州钱炉均于钱背铭以州名,此类加铸背文之开元通宝钱通称“会昌开元”。已发现背文计有昌、京、洛、益、蓝、越、宣、潭、兖、润、鄂、平、梓、兴等23种。会昌开元制作多不精,一般径约2.3厘米,重3.2—3.5克。因铸地广、数量多,而且罢会昌钱后各地均仍有铸造。

    补充

      唐代开元通宝货币:铜质,直径2.4厘米.除铜质开元通宝外,唐初还铸造过金、银质开元通宝。这两种贵重金属币仅限皇家赏赐,供显贵玩赏,并不投入流通,因此存世量极小,尤其是金开元,更弥足珍贵。

      钱币在唐代始有“通宝”,开创了新纪元,在钱币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唐初沿用隋五铢,轻小淆杂。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最初的“开元通宝”由书法家欧阳询题写,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圆钱,规定每十文重一两,每一文的重量称为一钱,而一千文则重六斤四两。从此,中国的币制正式脱离以重量为名的铢两体系而发展为通宝币制,成为唐以后历朝的铸币标准,沿袭近1300年。

      除铜质开元通宝外,唐初还铸造过金、银质开元通宝。这两种贵重金属币仅限皇家赏赐,供显贵玩赏,并不投入流通,因此存世量极小,尤其是金开元,更弥足珍贵。

      图示开元通宝为铜质,表面有锈,磨损严重。钱外郭宽粗,并且不均匀;内郭极细,圆穿铸造方正。钱文为隶书“开元通宝”四字直读。除“元”字头部模糊,余三字方正摆放。通字“甬”头极有特色。“开元通宝”版制较多,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开元轮廓精细,文字精美;中期钱背多铸有星、月等各种纹饰;晚期的外部较阔,且由于铜料冶炼不精,铸币粗糙,以“会昌开元”为代表。又“开元通宝”四字中元字形不同时期形有小异,“元”字第二笔有左挑、右挑、双挑区分,其中又以后两者少见。

      开元通宝由于出土较多市价较平,普通开元通宝,每枚人民币1元;中期开元每枚约10元。较昂贵的早期银开元,可到数千元。另有晚期会昌开元通宝,市价略高,每枚百元左右。因此普通开元收藏家不必大量收藏,存一两枚观赏足矣。对于会昌开元鉴别应加以注意。史料记载会昌开元约24种,是各州钱炉于钱背加盖“昌”字戮,与原文并不一致,且印记盖得十分随意,不规整。若发现文字秀丽规范,或背文有“扬”者,定为伪古。保存钱币入盒袋均可,钱文朝下或内置,以防磨损。

      开元通宝,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始铸,每十文重一两,又读作开通元宝,钱背有星、月及其他纹饰,版别复杂。唐代以后仍有冶铸,但形制与唐有别。唐代还铸有少量“开元通宝”大钱,属开炉纪念性质,后代也有伪造。另外,还铸有极少的金、银、铅质开元通宝,十分罕见。

      唐代开元通宝的铸制与流通,在我国钱币形制发展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开元通宝简称开元钱或通宝钱。开元即“开国奠基”之意;通宝则是“流通宝货”之内涵。铜钱名曰通宝,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货币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以钱为宝,则意味着货币即财宝观念的增强和人们对其崇拜程度。

      开元通宝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经济决定金融,开元通宝是当时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逐渐扩大的产物。唐朝(公元618—907年)承隋之后,又重新恢复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时,封建地主经济与文化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较长时期的稳定发展,整个封建社会的经济与文化均呈现出繁荣景象。唐太宗于公元626年8月即位后,励精图治,审慎地调整了统治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封建国家出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史称“贞观之治”。唐玄宗李隆基于开元元年(公元713年)登基后,在位44年,在他统治前期的开元年间,唐朝进入极盛时期,是唐朝高度发展的黄金阶段,史称“开元盛世”。在农业方面,均田制的推行,使耕地面积扩大,百姓生活殷实富足,府库充实。诗人杜甫在《忆昔诗》中写到:“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的兴盛情景。在城市中,商业兴旺,交通发达,很多城市都设邸店,为商人服务,并出现了原始的汇票“飞钱”(或称“便换”)和信用机构“柜坊”,当时商品交换活跃、钱币收支频繁程度可见一斑。唐代冶炼技术取得新成就,全国有168个银、铜、铁、锡冶炼所,金属器物以捶击与浇铸制为主,运用切削、刻凿、焊接等技术。另一方面,汉五铢钱在隋以前已流通了七百多年,其间历经盛衰,大小轻重已无统一标准,即使隋五铢也有大小多种样式,至隋末战乱,社会上薄小劣钱大量出现。再加上前代周、齐、梁旧钱的流通,则通货之状况极度混乱。唐建国后,为适应其统治需要,于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七月着手整顿货币,颁诏废五铢钱,改铸统一的开元通宝。

      开元通宝,钱文为唐初大书法家欧阳询制词及书,文字庄重、隽秀、挺拔,时称其工。其字在篆隶之间,其钱文先上后下,次右左读之。自上及右回环读之,其义亦通,流通谓之开通元宝钱。《龙川略论》中记载,苏辙至京师,参知政事王介甫问铸钱。对曰:“唐开通钱最善,今难及矣”。开元通宝的出现,开元宝、通宝方孔圆钱之先河,宣告了自秦以来流通了八百多年来的铢两货币的结束。从此,我国的方孔圆钱多以通宝、元宝相称,亦即宝文钱的开始。它的文字、重量、形制均成为后世铸钱的楷模。如五代的周元通宝、宋代的宋元通宝都模仿了开元通宝的文字形制。日本、越南、朝鲜钱制也受到开元通宝的影响,而通宝的称谓一直延用至近代。

      开元通宝钱,在我国钱币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地位。“开元”,意指开辟新纪元;“通宝”,意指通行宝货。开元钱的划时代地位表现在:(整体有误,开通元宝意为一直流通之意)

      (1)唐代以前的钱币,多以形制或重量为名称,如刀币、五铢钱等,而自开元钱后,改称“宝”、“通宝”、“元宝”等。

      (2)我国古代的重量计数,多以面文标出重量,均将二十四铢为一两,而自从二铢四丝的开元通宝流通以后,中国衡制中的一两十钱便由此产生,二十四进位的铢两制随即结束。钱币的实际重量也不再以甾、铢计量,而以两、钱、分、厘十进位法计量。开元通宝钱,径八分(约2.4厘米),重二铢四丝(约4克)为一钱,每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起用这种新衡制,换算便利,适合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3)在钱币铸造的形制和重量上,开元钱成为唐代以后各代铜钱的标准。

      开元通宝是唐朝统治286年中的主要流通货币,而且影响了中国1000多年钱币的形制、钱文模式和十进位衡法。开元通宝最大的特点就是多数开元背有甲痕。

      关于开元通宝分期问题,根据几位专家对唐初纪年墓考证:初唐武德开元,行用钱为欧阳询所书、经钱监严密督造的一种优质开元钱,主要特征是:面、背肉好,廓整,钱文深竣清晰,铜质纯净,铸造精良。钱径24毫米至25毫米,穿径7毫米,廓宽2毫米,重约4.5克。四字含八分及隶体,笔划端庄沉稳,“开”字间架匀称,疏密有致;“元”字首划为一短横,次划长横左挑;“通”字的“辶”前三笔各不相连,呈三撇状,“甬”部上笔开口较大;“宝”字着笔庄重,其“贝”部内为两短横,不与左右两竖笔连接。

      中唐月痕开元,形似指甲痕,此型出土极多,月痕开元钱文上,一改欧阳询书写的开元钱文端庄沉稳,演变成笔划疏朗,纤细清秀的笔体,“元”字首横加长,次划左挑,“通”字的“辶”前三笔呈似连非连的顿折状,进而又演变为连续的拐折状。“甬”部上笔开口较扁,整个字体显得比前期瘦长。“宝”字之“贝”部内中间两横加长,与左右两竖笔相衔接。“宀”下的“尔”呈三竖道。

      晚唐开元,会昌六年(公元846年)铸行会昌开元,大小径寸如开元通宝,背铸一州名,如京师铸“京”字、扬州铸“昌”字。各地铸钱工艺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多数周廓偏斜,铸文模糊(图3)。时过一年,会昌开元停铸。同是会昌开元,质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可能存在着官铸与私铸的差别。钱币学界一般将会昌开元视为晚唐开元的典型标本。另外,小型月痕、对月月痕、多月痕开元或合背开元,铜质发黑,含铁量高,字迹模糊,钱文笔划纤细,“通”字的“辶”前三笔呈连续顿折状或似连非连状,多数轮廓不整,应为中晚唐私铸品。关于花穿开元,专家考证其铸行于中唐,主要流通于晚唐。花穿钱“开”字向宽体发展,“元”字首横加长,“通”字字体瘦长,“辶”前三笔连续拐折,“宝”字笔划纤细,“贝”内双横拉长,与左右两竖笔连接,钱径23毫米至24毫米,铜质不纯,铸工草率,应属私铸之列。

      小径开元,指钱径在21毫米至23毫米之间的开元钱,这种小开元可能都是各个时期的民间私铸钱币。《旧唐书·食货志》写道:“如闻官铸之外,私铸颇多”。专家根据发掘出土的小开元标本,按其流行阶段,大体分出三型:

      一型,钱文笔迹极力摹仿武德开元,惟钱径仅23毫米,重量不到3克,钱文尚清晰,穿廓尚规整,铜质并不很差;二型,中唐小开元,字体模糊,铸造工艺粗陋,铜质内掺杂铁铅,锈蚀严重;三型,晚唐小开元,周廓宽窄不一,铜质发黑,掺杂铁铅,肉薄量轻,铸范模糊,钱背穿廓近平,钱径为22毫米至23毫米,重量1.7克至3克,多数是私铸。(信息来源:中国商报 梁学义)

      开元通宝是唐朝统治286年中的主要流通货币,而且影响了中国1000多年钱币的形制、钱文模式和十进位衡法。开元通宝最大的特点就是多数开元背有甲痕。

      关于开元通宝分期问题,根据几位专家对唐初纪年墓考证:初唐武德开元,行用钱为欧阳询所书、经钱监严密督造的一种优质开元钱,主要特征是:面、背肉好,廓整,钱文深竣清晰,铜质纯净,铸造精良。钱径24毫米至25毫米,穿径7毫米,廓宽2毫米,重约4.5克。四字含八分及隶体,笔划端庄沉稳,“开”字间架匀称,疏密有致;“元”字首划为一短横,次划长横左挑;“通”字的“辶”前三笔各不相连,呈三撇状,“甬”部上笔开口较大;“宝”字着笔庄重,其“贝”部内为两短横,不与左右两竖笔连接。

      中唐月痕开元,形似指甲痕,此型出土极多,月痕开元钱文上,一改欧阳询书写的开元钱文端庄沉稳,演变成笔划疏朗,纤细清秀的笔体,“元”字首横加长,次划左挑,“通”字的“辶”前三笔呈似连非连的顿折状,进而又演变为连续的拐折状。“甬”部上笔开口较扁,整个字体显得比前期瘦长。“宝”字之“贝”部内中间两横加长,与左右两竖笔相衔接。“宀”下的“尔”呈三竖道。

    现代钱币
    第一版人民币第二版人民币
    第三版人民币第四版人民币
    第五版人民币钱币收藏商城
    纪念币收藏网金银币收藏网
    错版人民币网错币交易平台
    古代钱币收藏
    清朝钱币明朝钱币
    元代钱币金代钱币
    西夏钱币辽代钱币
    南宋钱币北宋钱币
    五代十国钱币唐朝钱币
    隋朝钱币南北朝钱币
    十六国钱币两晋钱币
    三国钱币汉朝钱币
    秦朝钱币战国钱币
    春秋钱币夏 商 周钱币
    最新收藏动态
    人民币收藏网版块列表
    第五套人民币第四套人民币
    第三套人民币第二套人民币
    第一套人民币钱币收藏价格表
    连体钞收藏纪念钞收藏
    金银币收藏流通纪念币
    硬币收藏民国纸币
    古泉园地钱币天堂
    钱币天堂红木家具
    银元收藏铜元收藏
    黄金价格邮票收藏
    红木家具书画频道
    和田玉紫砂壶
    陶瓷_瓷器收藏资讯
    我有传家宝cctv1视频
    人民币收藏网论坛版块列表
    错版钱币乐园金银币收藏交流
    杂件收藏讨论古钱币收藏交流
    第五套人民币收藏交流
    第四套人民币收藏交流
    第三套人民币收藏交流
    第二套人民币收藏交流
    第一套人民币收藏交流
    藏友咨询和市场信息
    纪念钞_连体钞收藏交流
    流通纪念币_硬币收藏交流
    银元_铜元_近代机制币收藏交流
    错版钱币(错版人民币)鉴定估价
    
    唐朝钱币列表
    唐朝钱币市场参考价格
    开元通宝乾封泉宝
    乾元重宝大历元宝
    会昌开元咸通玄宝
    建中通宝得壹元宝
    顺天元宝高昌吉利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人民币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