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收藏交易网
  •  燕赵收藏网 
  •  人民币收藏 
  • 人民币收藏商城
  • 人民币收藏资讯
  • 错版钱币收藏网
  • 错版钱币交易平台
  • 珍品错体币交易平台
  • 错版人民币收藏网
  •  
    钱币交易平台
     钱币商城   珍品钱币交易平台   自主错体币交易平台   珍品错体币交易平台   错版钱币交易平台

    铲币

    现代钱币收藏网

     2009-07-28
    铲币

      铲币亦称布币,商周时期的青铜铸币。铸行于黄河中游农业发达的周、晋(韩、赵、魏)、纪、郑、宋等地,

    铲币

      燕、楚二国亦有铸行。铲币可分原始布、空首布、平首布三种类型。

    铲币

      商周时期的青铜铸币,是一种铲形的农具,称“钱”,亦有一种叫做镈,是锄草的农具。由于“钱”用途广、体小携带方便,被人们作为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在市场流通使用,后来演变成货币。 大型的原始布,多属于商代。厚重、体大无文,銎可延伸到钱体中部,可以装木柄,不易折断。通长16-22、足宽8.7-11.8厘米。

      中型的原始布,多属于西周时期。形状与大型相同,体轻小,更便于流通使用。通长10厘米左右。

    小型的原始布,属于西周晚期。銎部已退缩到上部,中间有一道隆起的竖放,足向内凹成弧形,面亦有简单的字。如:“丄”、“山”、“益”等。春秋战国时期的空首布,由此演变而来,通长10厘米左右。

    (2)空首布

    铲币

      铸行于周、晋、郑、纪地区,由原始布演变而来,亦称铲布。铸造规整,銎长、中空、体小而薄,面、背皆有三竖纹,钱面多铸文字,如:数字、干支、地名和货币单位。形体大小不一,通长7-14.5、肩宽3.3-6.3、足宽3.7-5.7厘米,重12.5-57.6克。主要有平肩弧足空首布、斜肩弧足空首布、耸肩尖足空首布三种类型。

    ①平肩弧足空首布

      从原始布演变而来,流行于春秋早期至战国中期。铸行于周王畿。銎长、平肩、弧足、四周有郭。銎上有凸起三角形,或不规则的穿孔,銎内多留有范泥,面背有三道平行竖纹,或中间一竖纹,两侧各一斜纹。钱面铸有一字、二字、四字,亦有无文。可分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

      特大型平肩布:铸行于春秋早期。形体较大,铸造古朴,面背无文。通长14-14.8、肩宽6.3-6.4、足宽7.2-7.4厘米,重43.7-57.6克。

      大型平肩布:铸行于春秋中晚期,铸作精整。面文多为一字。河南洛阳附近屡见出土。通长9.1-10、足宽5.1-5.3厘米,重28-32克。  

      中型平肩布:铸行于春秋晚期到战国早期。较为轻小,铸作稍粗,面文多二字或四字,背有直文。通长8-9、足宽4.5-5厘米,重18-25克。

      小型平肩布:铸行于战国早、中期。铸作较粗,面文字有一字,多为二字,面背有三直竖或一直竖两种竖纹。通长6.8-7.3、足宽3.7-4.1厘米,重12-15克。此布传世不多,较罕见。

       ②斜肩弧足空首布

      流行于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期。铸行于周、晋、郑地区。形制与平肩弧足空首布相似,唯有两肩下垂,钱身上窄下宽,面、背均有三竖道,中间竖直,两侧竖道由銎斜至足部,面文有“武”、“卢氏”、“三川釿”、“函阳”等字。1970年以来,河南伊川、洛阳、宜阳等地多有出土。

    从形制来看,分大小两种:

      大型者面文有“武”、“卢氏”、“三川釿”、“函阳”等字。通长约7.8-8.8、肩宽3.8-4.5、足宽4.5-5.1厘米,重(包括銎部的范泥)18.6-37克。

      小型者面文有“武安”、“武采”等字样。通长6.9-7.6、肩宽3.6-4、足宽4-4.6厘米,重(包括銎部的范泥)14.7-20.7克。

    ③耸肩尖足空首布

      流行于春秋中期至战国中期。铸行于晋、卫地区,分布于太行山以西、中条山以北、汾水以东的晋国。特点是体大而薄、长銎空首、耸肩尖足,面、背均有三道平行竖纹、中竖稍短、多数无字,少数有一字。从形体来看,可分大小两种:大型者多无文,少数有一字——干支,铸造工整,通长13.5-15.2、肩宽5.5-6.4、足宽6.5-6.9厘米,重(包括銎部的范泥)40-45克。

      小型者面文多二字、五字,铸造较粗、薄小,通长11.7-13.2、肩宽4.7-5.3、足宽5.3-5.6厘米,重(包括銎部的范泥)14.7-25.3克。1959年山西侯马曾出土一枚五字“□□共黄釿”布。1963年侯马出土一枚“玄金”布,此钱前人图谱未见著录。

      1955-1959年在山西侯马东周遗址中发现了铸造耸肩尖足空首布的作坊。在作坊中清理除了大量的空首内范。

    (3)平首布

    铲币

      是由空首布演变而来,铸行于三晋(韩、赵、魏)、两周(东周、西周)楚、燕、中山等国。体形薄小、首部扁平、长方形,周缘有郭。肩有圆肩、平肩、耸肩三种,腰有直腰、束腰两种,裆有方裆、弧裆、圆裆、尖裆四种,足有方足、尖足、圆足、圆足、类方足五种。钱面中间,多有一道竖纹,竖纹两侧铸地名与币值单位,背部多平素无纹,少数有阴刻足。面中间无竖纹,或中间一竖纹,两侧斜纹,铸数字或重量单位,多以“釿”为单位,有“二釿”、“一釿”、“半釿”三等制;或以“朱”、“两”为单位,有“一两”、“十二朱”二等制。

         按其钱体形制,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即:弧裆方足布、锐角方足布(异形平首布)、耸肩尖足布、圆肩圆足布、圆足三孔布、平裆方足布。从出土情况来看,约有300余种。具体介绍如下:

    ①弧裆方足布

      战国早、中期魏国铸币,流通于三晋、两周等地。其特点:平首、平肩(或圆肩)、圆裆或弧形方足。钱面铸地名和币值单位,以“釿”或“寽”为单位,如:

      A、“安邑二釿”、“安邑一釿”、“安邑半斩”。其中“安邑”战国初为魏国都城,在今山西夏县西北。“釿”为货币单位。钱面微鼓、铸造厚重、背无文。正书者背铸“安”字,或首部、背部阴刻文“夸”字。

      1956年以来在山西芮城、阳高、湖北天门、河南新郑、洛阳等均有出土。二釿布通长6.4—6.8、足宽4—4.2、重17.5—32.3克。一釿布通长5.2—5.6、足宽3.4—3.5、重11.2—17.5克;半釿布通长4.2-4.7、足宽3.3-3.5、重6-8.1克。

      B、“甫反一釿”、“甫反半釿”。“甫反”通作“蒲坂”,战国属魏,在今山西永济县东南。“釿”为货币单位。铸造厚重、背平素。1958年以来河南洛阳、山西运城、万荣等地有出土。一釿布通长5—5.4、肩宽3.2、足宽3.4厘米,重12.9-15.6克,不多见。半釿布通长4.2、肩宽2.6、足宽2.9厘米。

      C、“易二釿”、“易—釿”、“半釿”。“易”通作“阳”,战国属魏,在今陕西神木县东。铸造厚重、背平素、倒书。1958年以来,河南洛阳、山西运城等地有出土。

      二釿布通长6.0—6.6、足宽3.9—4.1厘米,重3l克。一釿布通长5—5.6、肩宽3-3.3、足宽3.1-3.5厘米,重13—15.9克。半釿布通长3.9-4.1、肩宽2.5、足宽2.8厘米。半釿、—釿为平肩,二釿为圆肩。

        D、“垣釿”。“垣”古地名,战国属魏,在今山西垣曲东南,“釿”货币单位。圆首有穿孔、面背有周郭、背无文、弧足倒书,铸造轻薄。通长5.6、肩宽3、足宽3.4厘米。

      E、“阴安”、“阴安二”。“阴安”古地名,战国属魏,在今河南清丰县北。铸造稍厚,首部有穿孔或无穿孔、面背有周郭、背无文。大型通长4.6--4.9、足宽3.3厘米,重13.2克。小型者通长3.9-4.l、足宽2.6—2.7厘米,重6.2-6.5克。

      F、“梁正尚百当寽”、“梁半尚二百当寽”。梁”即大梁,在今河南开封,“寽”重量单位。“梁正尚百当寽”,意为梁国一个单位的货币一百枚,相当于一“寽”的重量。“梁半尚二百当寽”意为梁国半个单位的货币二百枚,相当一“寽”的重量。有周郭、背无文,铸造轻薄。“尚”字上半部,伸向首部。

      此种货币,在河南辉县、新郑、洛阳、鹤壁、焦作、湖北天门、陕西咸阳均有出土。“梁正尚百当寽”通长5.6—6.3、足宽3.9-4.5厘米,重10.5—15.8克。“梁半尚二百当寽”通长3.8—4.6、足宽2.7—3厘米,重6.5克。

      G、“梁新釿百当寽”、“梁新釿五十当寽”。“梁”即大梁、古地名、在河南开封。公元前361年,魏惠王自安邑迁都开封后,梁新铸一种釿布,以五十枚当一寽的重量。铸造厚重,面背无郭、背平素或阴刻文“夸”字。

      “梁新釿百当寽”通长4.9—5.4、足宽3.2—3.4厘米,重12-15.5克。“梁新釿五十当寽”通长5.8—6、足宽3.7—3.8厘米,重25—31克。河南南阳、新郑、陕西等地均有出土。(图1-39、1-40)

      H、“阴晋一釿”、“阴晋半釿”。“阴晋”战国属魏,在陕西华阴县东南。平肩、厚重、背平素,首部或有穿孔。河南洛阳、新郑、山西运城等地有出土。

      一釿布通长5.2—5.4、肩宽3—3.8、足宽3.4厘米,重14—18.3克。半釿布通长4—4.1、肩宽2.4—2.6、足宽2.6—2.8厘米。

      I、“陕—釿”、“陕半釿”。“陕”今山西平陆县境。倒书、或反书,首部有穿孔,面背有郭,背无文。一釿布通长5.5—5.8、足宽3.7—3.9厘米,重10.5-16.5克。半釿布通长4.3-4.6、足宽3.2—3.3厘米,重7克。河南新郑、洛阳、山西运城有出土。

      J、“京—釿”。“京”在今山东曹县北。平肩,面、背无郭,背平素。河南洛阳、山西运城、万荣、芮城、解县都曾出土过。通长5.3—5.5、肩宽3.1—3.4、足宽3.1-3.5厘米,重14.2-15.6克。

      K、“山阳”。“山阳”战国属魏,在今河南修武县西北。铸造厚重,面有郭,背平素。大、中、小三种:

      大型者为“二釿”,通长6—6.2、足宽3.9—4.1厘米,重21—30克。

      中型者为“一釿”,通长5.6-5.3、足宽3.2-3.8厘米,重14克。

      小型者为“半釿”,通长4.1-4.6、足宽2.9-3.2厘米,重7克。

      L、“共半釿”。“共”古地名,战国归魏,在今河南辉县。小型布,倒书、首部有穿孔、面中间有一竖纹面,背有郭、无文,圆肩。通长4.6、足宽3.1厘米、重7.2克。1986年晋南发现一枚。

      M、“梁二釿”、“梁—釿”、“梁半釿”。“梁”即大梁,战国属魏,在今河南开封。厚重,圆肩或平肩、无郭、倒书。首部无穿孔或穿孔,铸造较精。

      二釿布通长6.4—6.7、足宽3.8—3.9厘米,重30-31.4克。河南洛阳、山西运城有出土,极罕见。

      一釿布通长5—5.5、肩宽2.9—3.1、足宽3.3-3.6厘米,重1l-17.5克。

      半釿布通长4.1—4.3、肩宽2.5—2.8、足宽2.8—3厘米,重6.7-8.2克。

    ②异形平首布(锐角方足布)

      战国早、中期青铜铸币,铸行于韩、魏、楚,流通三晋、两周地区。特点:首都顶端向左右伸出两角,故称“锐角布”。分大小二种。

      大型布有“涅金”、“洮涅金”、“卢氏涅金”。“涅”古地名,战国属韩,在今山西省修武县西北;“洮”,古地名,在今山西闻喜县北。“涅金”即金属货币义。“卢氏”,古地名,在今河南卢氏县境。面中间一竖纹,两侧铸钱文,背有三竖纹,中间一直竖道,两侧由首部外缘伸入钱身,向下左右各一斜竖道,面背有郭,背无文。通长6—6.7、肩宽3.9一4.1、足宽4.4—4.5厘米,重26克左右。

      小型布有“公”、“垂”形态各异,地望待考。铸工较粗,出土较多。通长4.6—5、肩宽2.6—2.8、足宽2.8—3厘米,重5—10克左右。

      “旆布当釿”,战国中晚期,楚国铸币。此钱形态特殊,体长、首阔、有穿孔,铸工较精,厚重。背文“十货”,意为一枚殊布,值铜贝十。有周郭。通长10厘米左右,重33克左右。

      “四布当釿”,楚国铸币,形制与“殊布”同,但钱体小。钱文奇特,面文“四布”、背文“当釿”,意为此布四枚可当“殊布”一釿。通长4厘米,重8克左右。

      连布:是由两枚“四布当釿”一正一反,两足相对,而连在一起的布币。“当釿”是二枚连在一起的“四布”,可当一枚“殊布当釿”使用。说明这种货币未斫断就流通市场,行用时间很短就废止了。   

    ③尖足平首布

      铸行于赵国,流通于三晋,燕、中山等地,是由耸肩空首布演变而来。平首、耸肩、平肩皆有,尖足、面、背有郭,面首部有二竖纹,钱身中间有一竖纹,竖纹两侧铸地名或币值单位,背首部有一竖纹,钱身两侧各一竖纹,二竖纹中间有记数等。钱体较薄,可分大小二种。

      大型尖足布:钱文有“甘丹”(河北邯郸)、“大阴”(山西霍县)、“榆即”(山西榆次)、“晋阳”(山西太原),“兹氏”(山西汾阳东南)、“邪”(战国属赵,地望待考)。“阳匕”(河北唐县东北),通长:7.6—8.5、肩宽3.5—3.9、足宽4.1-4.5厘米,重10—15克左右。

      小型尖足布:与大型尖足布形制相同,钱体较小。钱文有“兹氏半”(在山西汾阳东南)、“晋阳半”(在山西太原)、“大阴半”(在山西霍县)、“蔺半”(在山西离石)等。还有些省“半”字者如:“大阴”、“兹氏”、“晋阳”、“中都”(在山西平遥西)、“中阳”(在山西中阳县西)、“平州”(在山西介休西)、“平陶”(在山西文水)、“新城”(在山西朔县西南)、“于半”(在山西阳曲县东北)“大兀”(在山西太谷)、“西都”(在山西孝义境内)、“邪”(地望待考)、“武平”(在河北文安县西南)、“武安”(在河北武安县)、“陶”(平陶古城,在山西文水)、“阳丘”(在山西太谷东北)、“榆次”(在山西榆次)、“寿阴”(在山西寿水县南)等。除此之外,还有钱文不识地望未不明者。

      建国后许多省市都有出土,如:山西永济、太原、原平、阳高、祁县、交城、定襄、朔县、河北石家庄、邯郸、邢台、张家口、雄县、徐水、永定、灵寿、易县、滦平、辽宁辽阳、朝阳、内蒙古赤峰、包头河南郑州等地都有出土,山西出土量最多。

      小型者(半釿布):通长4.6-5.5、肩宽2.5-2.7、足宽2.4—2.8厘米,重3.5—7.2克。

    ④平裆方足布

      战国中、晚期青铜铸币。铸行于三晋(韩、赵、魏)、两周(东周、西周)、燕、楚等地。其特点是体小轻薄、比尖足布坚挺,钱面正中有一直竖,两侧铸地名,背部中有一直竖,两侧斜竖纹,或平素或记数,钱文多古地名。如:

       韩国方足布

      “屯留”(春秋属晋,今山西屯留东南)、“尹氏”(今河南宜阳县境内)、“平氏”(今河南桐柏西)、“宅阳”(河南荥阳东南)、“涅”(山西武乡西北)、“阳氏”(河南临汝西)、“鄩氏”(山西沁水东北)、“露”(山西潞城东北)、“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

    赵国方足布

      “蔺”(山西离石)、“中都”(山西平遥西)、“阳邑”(春秋属晋,战国属赵,今山西太谷县东北)、“文阳”(山西文水境)、“平备”(山东平原西南)、“平陶”(山西文水西南)、“平阳”(山西临汾西)、“北箕”(山西太谷境)、“北屈”(山西石楼)、“戈邑”(河北蔚县)、“同是”(山西沁县西南)、“安阳”(西安阳,战国属赵,内蒙古包头)、“武安”(河北武安)、“兹氏半”(山西沁阳东南)、“俞阳”(山东临清境内)、“子”(山西长子西)、“隰城”(山西离石境内)、“阳邑”(山西太谷东南)、“榆即”(山西榆次境)、“寿阴”(山西寿阴县境内)、“襄垣”(山西襄垣北)。

    魏国方足布

      “皮氏”(山西河津西)、“莘邑”(春秋虢地,战国属魏,今河南陕县东南)、“奇氏”(山西临猗县南猗氏镇)、“郃”(陕西合阳东南)、“莆子”(山西浦县西北)、“高都”(山西晋城东北)、“渝”(河南浚县西南)、“粱”(河南开封)、“鱼阳”(山西平陆北)、“壤阴”(山西翼城县东)。

       燕国方足布

      “纕坪”(辽宁辽阳北)、“安阳邑”(河北完县西北)、“右明新冶”(河北易县)、“坪阴”(今年辽宁辽阳境)、“益昌”(河北涿县东南)、“安阳”(辽宁建平县境)。

       周王畿方足布

      “王氏”(河南洛阳)、“王城”(河南洛阳西)、“周是”(河南洛阳西南)、“留邑”(河南偃师西南)、“东周”(河南巩县),极罕见。

      除此以外,还有些铸造国别待考的,如“王”、“王匀”、“马雍”、“市化”等。

      以上各国方足布,建国以来,在北京、河北石家庄、邯郸、栾平、张家口、新城、保定、怀来、定县、雄县、徐水、灵寿、隆化、易县、山西阳高、朔县、原平、定襄、交城、祁县、芮城、永济、内蒙古包头、赤峰、凉城、辽宁辽阳、吉林集安、江苏徐州、丹阳、浙江杭州、安徽宿县、山东青岛、临沂,河南郑州、洛阳、新郑、陕西咸阳等均有大量出土。按钱币形态可分大小二种,大型者一般通长5—5.2、肩宽2.8—3、足宽3—3.2厘米,重12—l6.5克。小型一般通长4.1—4、肩宽2.2、足宽2.5—2.6厘米,重4.8—4.9克。

    ⑤圆肩圆足布

      战国中晚期青铜铸币。铸行于赵国,流通于三晋(韩、赵、魏)、燕、中山国等地。特点是圆首、圆肩、圆足、圆裆。面、背有郭,钱面铸地名,钱背左右各一竖纹,中间记炉次,如:面文“离石”、“蔺”,者均有大小之分,大型者通长7.1—7.8、足宽3.5-4厘米,重10-18克。小型者通长5.2—5.4厘米,重5.3—9克。

    ⑥三孔布

      战国晚期青铜铸币,铸行于中山国或赵国。由于铸造奇特,其首部及二足各有一孔,故称三孔布。铸工精良,面、背有郭。面纹为地名,如“上”、“下”(河北深县东)、“安阳”(河北阳原东南)、“家阳”(内蒙古包头东)、“南行唐”(河北唐县)、“阿”(河北保定)、“丈鹰乡”(山西左云)、“宋子”(河北赵县东北)、“枲”(河北蔚县东)、“上匕阳”(河北宁晋东北)等。背纹为重量单位,大者“一两”,小者“十二朱”。首部记妒次。

      三孔布存世数量很少,均出土在河北、山西、陕西一带。过去认为这种布是秦占领区铸造,或是赵地所铸,现在钱币界认为是中山国所铸。

      大型者(一两)通长7—7.9、足宽3.8厘米,重13.7-17克左右。小型者(十二朱)通长5.1—5.5、足宽2.7厘米,重6.3—9.2克。

    现代钱币
    第一版人民币第二版人民币
    第三版人民币第四版人民币
    第五版人民币钱币收藏商城
    纪念币收藏网金银币收藏网
    错版人民币网错币交易平台
    古代钱币收藏
    清朝钱币明朝钱币
    元代钱币金代钱币
    西夏钱币辽代钱币
    南宋钱币北宋钱币
    五代十国钱币唐朝钱币
    隋朝钱币南北朝钱币
    十六国钱币两晋钱币
    三国钱币汉朝钱币
    秦朝钱币战国钱币
    春秋钱币夏 商 周钱币
    最新收藏动态
    人民币收藏网版块列表
    第五套人民币第四套人民币
    第三套人民币第二套人民币
    第一套人民币钱币收藏价格表
    连体钞收藏纪念钞收藏
    金银币收藏流通纪念币
    硬币收藏民国纸币
    古泉园地钱币天堂
    钱币天堂红木家具
    银元收藏铜元收藏
    黄金价格邮票收藏
    红木家具书画频道
    和田玉紫砂壶
    陶瓷_瓷器收藏资讯
    我有传家宝cctv1视频
    人民币收藏网论坛版块列表
    错版钱币乐园金银币收藏交流
    杂件收藏讨论古钱币收藏交流
    第五套人民币收藏交流
    第四套人民币收藏交流
    第三套人民币收藏交流
    第二套人民币收藏交流
    第一套人民币收藏交流
    藏友咨询和市场信息
    纪念钞_连体钞收藏交流
    流通纪念币_硬币收藏交流
    银元_铜元_近代机制币收藏交流
    错版钱币(错版人民币)鉴定估价
    
    夏 商 周 春秋 战国 秦朝钱币列表
    古钱币价格参考 先秦-秦
    榆即-珍稀的先秦货币
    贝币贝币-原始贝币
    铲币骨贝 铜贝
    布币平肩弧足空首布
    釿布斜肩弧足空首布
    刀币耸肩尖足空首布
    明刀平首桥足布
    齐刀平首尖足布钱
    赵刀平首方足布
    西刀平首圆足布
    郢爰共屯赤金
    圜钱东周圜钱
    明四桼垣一釿
    空首布锐角布钱
    方足布平首布
    尖足布圆足布
    三孔布针首刀
    尖首刀截首刀
    齐明刀圆首刀
    安阳刀甘丹刀
    圆首刀白人刀
    蚁鼻钱秦半两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人民币收藏 |